第三章 四、平行宇宙

“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本来可以看成薛定谔等物理学大佬的一个笑话,相信薛定谔在举例的当时也不会太较真,没有把这个思想实验当回事。没想到的是,这个思想实验竟然开启了科学家们把量子世界的量子特性引入到宏观世界的设想和探索。平行宇宙(多元宇宙)理论就是最激烈的讨论之一。

1957年,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Hugh Everett)基于“薛定谔的猫”提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理论。他认为:在关着猫的不透明箱子中,原本就存在两个宇宙,这两个宇宙的情况与箱子外的世界完全一致;但是其中一个宇宙中的猫活着,另一个宇宙中的猫则死了,而处于不同宇宙中的猫也没有办法感知另一个宇宙的存在;开始时两个宇宙处于叠加(或纠缠)态,当箱子被打开的瞬间,两个宇宙发生分裂,但是我们看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宇宙却无法事先确定。

3.7:“平行宇宙”想象

在“平行宇宙”的理论下,即使我们看到猫已经死了,但是“猫”或许还在其他的宇宙空间中,以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状态活着。再进一步,由于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有宏观状态和量子微观状态,猫就“不止一只”,任何可能都会出现,只是出现在不同的宇宙空间罢了。这就是说,在量子状态下,宇宙很可能不止一个,而是有多元叠加的N个平行宇宙。(图3.7)

    平行宇宙更深刻的意思是说:宇宙本体是一个整体,所以它不需要信号传播,我们看到的单个粒子、万事万物,实际上均是本源的一个“相”,可以并列地、以无限种可能、同时地存在。以著名的“金鱼实验”为例:两台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鱼缸里的一条金鱼,假设这两台摄像机离得很远很远,在不同摄像机看来,看到的是不同的两条金鱼,可是,这两个摄像机怎么也弄不明白,当一条金鱼在吃水草的时候,另一条立刻同步进行,这两条金鱼怎么运动得那么协调一致啊?实际上,它本来就是一条金鱼,只不过每台摄像机都只看到了它呈现出不同的“相”而已。(图3.8)

图3.8:“量子纠缠”的“金鱼实验”

科幻片里有很多运用这一假说改编的各种奇幻烧脑的故事,《星际穿越》等即是“平行宇宙论”的精彩演绎。片中我们身处在这个原本熟悉的宇宙空间,但是随着进一步地探索,这种状态的延伸就如同平行世界中同时面临无数个平等概率的结果,人类敲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 遗憾的是,如同玄学剧情一样,这些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科学”论述,还处于“未经证实”阶段。

每每此时,物理学界的先驱们也只能仰天长叹、深表遗憾,What a pity!在普通人看来,科学家和玄学家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寻常老百姓看到这些描述,一边反对封建迷信,一边匪夷所思地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借用《神学政治论》中的一句话:“人若是能用成规来控制所处的环境,或人的遭遇总是幸运的,那就永远不会迷信了。”

讲到这里,大家回顾一下上一章,如果我们“每做出一个选择就会分裂出另外一个平行宇宙”,这是几维空间?是的,如果达到五维空间以上,就极有可能可以同时“看到”不同“平行宇宙”的选择。初中毕业,你可以选择读高中、上大学、当老师,或者直接下海经商,不同的选择会让你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得到不同的人生结局。如果你能在五维空间里“看”一眼或者问一下在五维空间里的生命体,那就厉害了,你绝对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道路。

当然,承认有看不见的空间和暗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学术界认可“平行宇宙”的说法。人作为碳水化合物,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之中。人的意识、思想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处在“薛定谔的猫”这种“多元叠加”状态?不同的人,意识能达到几维还无法下结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个才是真实的哈姆雷特?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