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N维空间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宋 青原行思

刘丰老师在解说维度的时候用投影做比喻,他说:“低维是高维的投影”。一维是二维的投影,比如一张照片,它的投影就是一条线,在一维看来这条线是唯一的;二维是三维的投影,比如一张人物照片,它就是这个人的投影,在二维看来这个三维投影是唯一的。如果该推理成立,则三维是四维的投影,我们作为三维的生物,也只能看到四维的唯一投影(或者截面)。所以,我们在三维世界里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只能看到当下的你、我、他和此时此刻的世界(图2.7)。

      图2.7:低维是高维的投影

二维世界里,钟情于食物的蚂蚁,不可能知道有人在观察它们,或者即将要面临灾难。局限于三维生命的我们,觉得看到和经历的都是“唯一”的,其实在高维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假象”,这就是佛家讲的“着相”。人们很有可能沦为钟情事物的奴隶:喜欢钱的人,成了赚钱的机器;留恋感情的人,成为情感的奴隶。只有在觉悟提升和进入更高维的空间,回头再来看三维世界的自己,才领悟到原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只有当我们知道所有三维的呈现,都是内在认知的投影,决心去祛除这些内在障碍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高维,用直接颠覆内在的方式对现实进行改写,这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了。

在三维空间里,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既清晰又简单,就是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而每个人生命过程的呈现状态不同,有些人开心幸福、有些人异常痛苦、有些人事业有成、有些人碌碌无为,构成了芸芸众生。当进入到高维空间,再回头来看现世这个生命的时候,会通透和简单很多,很多现实中我们认为是按照顺序发生的事,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在高维空间看,其实整个过程和经历都是注定或必然的。

 

同理,四维是五维的投影,五维是六维的投影…… 是什么样的呢?

还是这只蚂蚁和这张纸,我们把蚂蚁放在纸的一端,在纸的另一端放上食物,这时,蚂蚁要吃到食物需要走完这整张纸。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张纸卷起来成为一个圆柱呢?这个圆柱,就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物体,蚂蚁只需要走过纸张接缝的位置(传说中的“虫洞”),就到达了目的地。这就是说,把二维空间弯曲,就得到了三维空间。

    如果,时间是已知宇宙最神奇的一个变量,那么,来猜测一下四维以上的空间。

(以下内容,纯属想象)

如果从零维到三维,我们遵循了点、线、面、体的升级,而四维、五维、六维则重新回到了这一升级顺序。不同的是,三维中的那个“体”变成了下一次循环的起“点”(投影),四维空间,我们可以在“线”(时间线)上穿梭。

在四维空间里,时间可以任意弯曲(折叠),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和未来,只不过无法改变它们。也就是说,四维空间给每一个个体仿佛添加了一个时间轴,过去无法改变,未来也无法改变。打个具象的比喻:一维空间是植物,它看不到蚂蚁;二维空间是蚂蚁,它看不到人类;三维空间是人类,人看不到鬼;四维空间是鬼,鬼能看到人,但无法变回人去改变过去和未来。

再打一个比方,四维空间,就好比你坐在一个球面镜体的中心,你看向四面八方,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外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影)。而镜子又反射和映照了N个镜面像,这些层层叠叠的人都是你,远近而已,投影面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四维空间里,我们可以瞬间达到“时间线”上任何一个点,同时看到过去、现在、将来各个时间段的自己。但是,这时的时间线只有一条。举个例子,你出生,然后努力读书,初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教师,那么四维空间里你能看到的就是从出生到成为教师这条时间线上的你。站在四维的空间里,你可以回望人生的每一个过程,或者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眼前。

这可以解释,很多人在濒死体验时,灵魂可以“看”到自己往昔的一幕幕,如同放电影一般呈现;也可以解释,冥府“孽镜台前无好人”,世人的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所思作为,高维都可以清晰记录。

现在,我们在四维的时间线的基础上,再加一条(或多条)时间线和原来的时间线交叉(交叉的线就是“面”),五维空间就出现了。

在五维空间中,由于时间线是重叠(或者交叉)的,你可以看到不同选择下,未来不同的结局。回到这个例子,如果你初中毕业以后没有选择读高中、上大学,而是直接选择经商,后来成为了个体户,那么四维空间里你能看到的就是经商这条时间线上的你。而在五维空间里,你可以同时看到成为教师的你,和成为个体户的你。所以,五维空间的生物可以看到四维空间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看到了一个人的所有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所有结果。

知道了这些选择带来的结局不同,你可以沿着四维移动,改变四维的选择来达到不同的结果。当你改变了当下的选择的时候,你可能就踏上了不同的时间线,将来的结局也就改变了。这看起来就是,每一种选择都自成因果,产生一条完全不同的时间线,达到不同版本的未来。

图2.8:五维空间,不同选择的结果不同

这幅画面,就像一棵“生命树”,或者可以称之为“未来树”(图2.8)。未来不是即定的,是当下就可以改变的:当下的每一种选择,都很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你能有机会站在高维“上帝的视角”,看到成为教师要比成为个体户的结局好很多,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教师。只不过,这些职业、婚姻、家庭等人生选择至关重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看似被“规则”要求顺从人的“业力”牵引和因果安排,故而,“天机不可泄露”。

六维空间是什么样的?还记得蚂蚁君那个例子,怎么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么?是的,把二维空间弯曲以后,我们会从“面”得到“体”。

在五维空间任何一个改变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但是你无法确保你回到过去所有的努力改变都能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因为还需要时间的流逝。但是在六维空间,你不用等待时间,可以直接“走过接缝的位置”到达结果。也就是说,你不用做选择,也不用经历自己的人生旅途,就可以选择直接去往最有利于自己命运的道路,直接体验结果。你可以回到初中的你,直接选择上高中大学的你,直接成为教师的你。

七维空间呢?对于七维空间来讲,之前的六维空间的可能又变成了一个“点”,七维空间可以瞬间到达六维的无数点。回到上面的例子,初中毕业的你,不可能只有两种选择,而是近乎无限。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出一个特有的你,所以,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种你。换句话来说,如果你的出生是一个起点,所有的时间线都从这个点向外辐射,数量是无穷大。最后,七维空间里,可能包含了你出生后开始的无限种可能。

八维空间里,你可能不一定还是“你”,你本身就包含无限多种可能,这些无穷多种可能都与七维的你相交(“线”的相交是“面”)。八维的“面”卷曲可以变成九维(“体”)。

最后,在九维空间里,八维空间里所有的可能都可以瞬间知悉和到达,这个维度,既是“体”,也可以想象成一个“点”,这个点包含了所有的宇宙信息,它包含了所有的时间线和所有的可能面,所有的所有……这个概念,叫“全息”。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整个宇宙空间,实际上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存在状态。我们后面再展开。

对于宇宙到底有多少个维度,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十三维(B站);佛教认为有三十三重天。由于处在三维的我们无法用科技手段检测宇宙到底有多少维,所以只需知道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即可。

换一个角度来说,三维和其他维度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个人感觉是:时间。有了时间的流逝,人们才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受七情六欲,而不是像高维一样瞬间到达,一览无余。所以,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神仙下凡”的故事,不仅是做功德,更多的是“体验”人间冷暖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切说来,应该是三维的实践检验三维的真理,高维的实践检验高维的真理。我们把三维的认知写进了教科书,但是因为无从感知高维,与之相关的存在就成了“玄学”。如果我们仅仅是依靠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带来的五感去理解这个宇宙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把自己局限在极其狭小的三维空间里了。现代科学面临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试图用三维的方法来解决所有高维度的问题。假设有人确定能与高维“连接”或者“感应”,而获得三维世界看起来不可置信的“高维”认知,要想用三维的逻辑来推翻,也会显得很荒谬。未知并不等于神秘,玄学不玄,是事物物理性质背后的逻辑(见第一章),只是因为人类以目前之手段还不能全然了解罢了。

在这本书接下来的部分,可能会有更多超出你现有的三维认知的内容,可以仅作为“猜想”,用以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发更深度的思考。我们也不需要像个医生去精通它,像个科研人员完完全全搞懂它,明白它的存在和基本原理就好。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