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因果法则

“上天在惩治一个人之前,会先让他得意一阵,过上一段太平日子。这样在他遭到报应时,才会有切肤之痛。”

——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

从天体运行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宇宙是有一定秩序的。人生天地之间,所作所为自当最大限度的符合这个宇宙秩序。维持这个秩序运转的是强大的空间能量。如前所述,当人类的行为符合这个宇宙秩序时,空间能量施加人体的是正能量,其表现就是精神饱满,身体健康,纵有灾祸,亦难伤其身。当人类行为不符合宇宙秩序时,空间能量施加人体的能量就是负能量,其表现就是精神萎靡,疾病缠身,甚至出现灾祸。

如果这个能量用一个类似“分数”来表示的话,佛家常称为“福报”。如果福报是“加分”的果,那么行为与动念的因,叫“业力”。狭义上,业力是身体中的低振频反粒子(Anti-particle),像停留在意识中并反复降低人体频率的瘴毒,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不断给能量“扣分”的作用力。广义上,它是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有善业、恶业、无记业,有定业、不定业,有共业、别业,可以理解为所有结果产生的“因”的作用力。

《正法念处经》曰:“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太上感应篇》云:“福祸无门,惟人自招。”

《涅槃经》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地藏王菩萨为《因果醒世录》作序:“世人当知,所行皆为因,所受皆果,天律至公至正,莫为不知而暗室行亏,慎之天眼明察,疏而不漏,因果报应丝毫不爽!”鸿钧老祖亦序曰:“夫,人生世尘,离不开因果循环之中。世人往往脑智用心,图以利欲将原来清明纯净之灵沉灭于无形之中,已深种因果业障矣!”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因果是消不了的,有因必有果,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刘丰老师在《开启你的高维智慧》打了个比方,在三维空间里,拍打桌子的同时手会疼,打得越狠手越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几乎作用于同一时间。可是到了高维空间,时间成为变量,这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仍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却不一定作用于同一时间。但是,有前因必有后果,有了“因”以后,“果”必然出现,这叫“不昧因果”,能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不同时存在,但它们一定是对等的。

《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而今是末法时代,能量运转加快,因果报应也加快了,更多了如影随形的“现(世)报”和“速报”。

 

因果律由业力牵引,谁都得承担,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因果,而是当果报来临的时候,你内在的状态。承认因果的人,不避因果,当果报产生的时候,反而不纠结,能释怀,像还清了一大笔债,能顺其自然。不懂因果的人,会觉得为什么我这么不幸,为什么偏偏被我遇上,从而被抑郁、烦躁、恐惧,痛苦所障,一夜白头,厌食失眠,久而疾病缠身。这正是“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修行之人,深知因果循环规律,从而在源头上约束自己,看护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莫种恶因。行善不见善,前世有亏欠;作恶不见恶,前世有余德。众生不识因果、不信因果,图一时贪欲而种下恶因,还时刻担心遇上什么倒霉事,结果是“怕什么来什么”,等到果报来时痛苦万分,却悔之晚矣,还不知这倒霉事都是之前自己造下的业。

《心相篇》总结说:“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这说明祸福相依,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因果也能互现,当下的果报,也是又一个因的缘起。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春种秋收,行善积德是播种福报,即是修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弘一法师说:“菩萨不是成了菩萨以后才去渡人的,而是渡人多了才成菩萨。同样,人不是有钱以后才造福,而是造福多了才更有钱。修行亦非变好了才开始,而是修行了才会慢慢变好,渡人实则也是渡己。”告诉我们,菩萨在渡人的过程中积累了无量功德,方成就菩萨之名,我们应容许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步蜕变、慢慢变好。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世间之人,并非在拥有财富之后才去造福,而是在造福的过程中积累了善缘,财富才会如泉涌般源源不断。曹德旺先生在《心若菩提》中写下了自己创造财富和积累善缘的大半生,就是如实的写照(图8.4)。每一次的善念萌发、每一次的助人之举,皆如播撒下的种子,悄然生长。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我们心怀善念、广施恩德,财富也会自然而然地聚拢。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在帮助他人摆脱困境、迎来光明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自己的心灵,增加了自身的能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日积月累,终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曹德旺先生通过个人传记,将因果律娓娓道来 《生而为人》

图8.4:曹德旺先生通过个人传记,将因果律娓娓道来

很多人觉得,佛门里忏悔可以改变因果,差矣。忏悔不是自责,殊不知,当你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把一件事物的是非和善恶清晰地分界的时候,这个认知和行为本身就在同一个层次上,根本得不到提升。好比,你用对错去评判事物的时候,你坚持对的,错的永远在。忏悔并不能真正地消除业障。不断地造业而没有觉知就是无明,因为无明而无意识地、持续地造业就形成了业障。有的人,善良又完美主义,总是习惯地背负着,放不下过去、放不过自己,事实上也是一种业障。

忏悔的目的并不是自我否定,或者承认错误,如果仅仅停留在善恶是非之上,这就是着善、着相,反而会心生困惑。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皆是本自具足的,不需要自我否定。真正的忏悔是觉察自己的认知,用内在的能量去转化它,而这个转化根本不需要评判是非对错,而是需要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化解并转念,这与说多少“对不起”、“我错了”都没有本质的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再去接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法门,气功也好、辟谷也好,站桩、太极拳、武术、打坐、禅定、冥想、持咒、诵经、祷告,遇到某门课程、某本书或者某个老师,其实都是我们的内在助缘,我们不会排斥,也不会执着和依赖,感恩并喜悦地接纳。所谓“法法通道、术术含道”。佛法说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又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每种烦恼都是让我们觉悟的机缘,每种方法,都是回归高维的内在。

 

乐善好施,随手行善,固然是功德,但“渡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比悟道还要难万倍。认知不同,开口便错。认知越低的人,越固执,看待事物越绝对。一旦和他发生争执,他会不论是非对错,直接把你拉到他的那个层次,用最低级的思路、语言碾压你。如果你和他争吵,就会即刻坠落到和他一样低的层级;如果你不还口,他就认为你还不如他,你自讨没趣……所以,“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思想不在一个高度,没有必要相互征服。苍蝇从来不觉得自己吃的东西脏,它觉得那个叫食物;老鼠从来不觉得自己在偷东西,它觉得那个叫活着。

能量不够,要放下助人情节,不能“愚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也必须尊重他人命运,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不好为人师,不强迫任何人的觉醒,也没有必要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福生于少事,祸起于多心”。与人相处,无论是至亲还是朋友,不要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子里,更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和人生轨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凡事不可强求。人世间的事情,要学会惜缘、随缘、不攀缘。他人有他人的业力因果,你有你的因果。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但凡能叫醒的都是自己想要改变的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成年人的世界只能自己悟,不靠他人渡。余生很贵,请把更多的能量优先放在自己身上,去提升和改变自己。

“医不叩门,师不顺路,法不轻传”。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允许花成为花,允许树成为树,允许云卷云舒,允许自己做自己,也要允许别人做别人。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奉献就是做好你自己,在天赋使命的导引下,身心归位、全然放松、心神合一、自由地创造,真正把意识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为,你是一切的根源,你变了,一切都变了。

当你成为一道光,光芒四射,别人靠近你,就是靠近光明。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